×用户登录

北京钱学森中学

More>>Electronic Journals电子期刊

More>>Latest News最新动态

致敬钱老列表 首页 > 致敬钱老列表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第六期

来源:“钱学森图书馆”公众号推出“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系列推文    发布时间:2022-04-12    542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第六期

 

1940年年初,钱学森收到了清华大学导师王助教授的来信,希望他早日回国参加工作。

 

原来,按照当时清华大学“庚款留学”的规定,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时间是三年。而这时,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学习了四年多。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已引起国内的重视,清华大学希望这位青年才俊能够回清华执教。但是,冯卡门并不愿意让钱学森回去,1940420日,他给王助教授写了封信,建议让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再多留一年。

 

此时,钱学森已经成为冯·卡门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火箭研制小组的工作也已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他们先后拨给火箭研制小组多笔研究经费,希望他们研究的火箭推进装置能够帮助美军的重型轰炸机缩短起飞距离,提高机动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军方的任务,冯·卡门将“火箭俱乐部”更名为“喷气推进实验室”,设立了四个研究组,钱学森负责推进组,同时参与弹道组的工作。

 

19424月,装有火箭助推装置的重型轰炸机试飞成功,冯·卡门高兴地说:“这是美国实际应用火箭的开始。”

 

这一年,原“火箭俱乐部”进一步发展成为航空喷气公司,冯·卡门出任总经理,小组成员纷纷入股。后来,公司发展成为美国军方的大承包商,股票节节攀升,最初入股的小组成员都分到一大笔钱,从 此衣食无忧。好友马林纳曾极力劝说钱学森一起入股,但被他婉言谢绝。

 

此时的钱学森早已拿定主意,自己决不会在美国待一辈子,也不愿发这笔“洋财”,他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室的创始人之一。

 

 194112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128日,美国和英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

 

出于战争的迫切需要,美国加快了研制原子弹和制造火箭的计划,冯·卡门和钱学森成为这个计划里至关重要的人物。

 

此前,由于钱学森外国人的身份,美国军方一直不允许他直接参与涉及军事机密的工作,即使钱学森参与研制火箭推进装置,也不允许他进入试验现场。

 

然而,战争局势的发展使得美国军方不能再将钱学森这样杰出的科技人才排除在外了。194212月,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获得了安全许可证,获准参加美国军方、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组织的一切军事科技机密工作。由此,钱学森正式进入了美国军事科研,特别是火箭研制的核心层。

 

为了尽快研发长射程导弹,美国军方拨专款300万美元扩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并将其变成了军事禁区,原本的四个研究小组也拓展为九个小组,钱学森担任研究分析组组长。

 

19441月,美国陆军炮兵部正式向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达了名为“ORDCIT”的绝密计划,要求实验室尽快研制可以用于实战的火箭。

 

经过钱学森、马林纳等人的不懈努力,“列兵A”导弹、“列兵F 导弹、“女兵下士”火箭等相继研制成功,美国终于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武器。在此基础上,美国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导弹和 火箭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启了美国航天事业的新时代。

 

钱学森也因自己在美国火箭、导弹事业早期探索中的杰出贡献,被冯·卡门称赞为“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

 

 194412月,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宣告成立,由冯·卡门任团长。这个科学咨询团的任务是评价航空科技研究和发展的趋势,为美军提供有关科学技术事务的特别报告。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成为这个科学咨询团的成员,从此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19454月,“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国防部派出科学咨询团一行36人赶往德国,他们的任务是审讯为纳粹服务的科学家,特别是火箭方面的科学家,了解和掌握德国先进的火箭技术,同时协助美军把相关的人员、档案、资料和仪器设备运回美国。

 

为此,冯·卡门被授予少将军衔,34岁的钱学森也以美军上校的身份跟随冯·卡门前往德国。

 

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钱学森目睹了法西斯的罪恶,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和战俘被关押在集中营,成为制造火箭武器的苦力。集中营里满是沾着血污的物品,还有堆积成山的衣服和鞋子,而他们的主人大多数已被焚化在焚烧炉中。侥幸活下来的人,一个个衣衫褴褛、形销骨立、眼神空洞,仿佛灵魂都被夺走。

 

另一方面,当钱学森怀着敬重之情,陪着冯·卡门一起与哥廷根大学的著名教授、世界公认的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冯卡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路德维格·普朗特教授会面时,却发现这位科学大师不仅成为纳粹的帮凶,竟然还对自己的罪行毫无忏悔之意,钱学森唏嘘不已。

 

钱学森意识到,评判一位科学家不能只看他的科学成就,更要看他是否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科学咨询团结束考察回到美国之后,经过讨论和总结,向美国军方提交了一份名为《迈向新高度》的考察报告。

 

这份报告共13卷,由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分别撰写,钱学森作为主要作者,参与了其中5卷共7个部分的撰写。

 

在这份报告中,钱学森总结了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高速空气动力学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同时, 钱学森基于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对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固体与液体推进剂火箭、超音 速导弹以及将核能作为飞行动力的可行性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准确的分析、评估和预见。

 

《迈向新高度》受到美国国防部和军方高度肯定,成为美国战后火箭、导弹、飞机长远发展的重要蓝图,为美国空军未来5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份报告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形态,为美国在“二战”之后,取代德国成为世界航空强国和火箭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大大落后于德国且非常原始的美国火箭事业过渡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钱学森对研制美国第一批导弹起到关键的作用……他成为制订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飞机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的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 划的关键人物。钱学森贡献的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美国官方的赞扬和确认。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