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Electronic Journals电子期刊
More>>Latest News最新动态
-
123 2024-03-29 文物有话说——致敬钱学森
-
209 2023-10-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下篇
-
246 2023-06-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中篇
-
214 2023-06-14 中国脊梁:铸剑者钱学森
-
282 2023-04-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上篇
-
439 2022-05-24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第十一期
-
1145 2022-05-17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第十期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第十一期
来源:“钱学森图书馆”公众号推出“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系列推文 发布时间:2022-05-24 439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第十一期
1955年10月8日清晨,“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香港,随后经过一段短短的火车行程,我们一家终于来到了深圳罗湖口岸。
那一刻,漂泊海外多年的钱学森深情地望着不远处中国海关大楼上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潸然泪下。钱学森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这个他永生难忘的时刻:“这是我们的红旗,如此鲜艳。在中午太阳的光照下熠熠闪光……我们来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我们引以自豪的国度——一块五千年文明从未间断的土地。”
当晚,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省长陶铸接见并宴请了钱学森,陶铸告诉钱学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十分欢迎他归来参加新中国建设。这些温馨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钱学森全身。
之后的20多天,钱学森一路从广州到上海、杭州,最后抵达北京,这一路所看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惊叹不已。
面对专程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钱学森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祖国的亲切和温暖,使我深受感动。在美国遭受迫害的日子里,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到了祖国。我为自己有一个强大而进步的祖国,感到无限的自豪。”
“我回到新中国,心中充满了快乐,这里没有猎奇的记者,没有联邦调查局特务的跟踪,没有庸俗下流的广告画,我们呼吸的是纯洁、干净、健康的空气!”
“我要把我的全部力量,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培养迫切需要的科学研究人才。”
此时的钱学森并没有意识到,历史将赋予他的是更加重要的使命。
为了让钱学森更多地了解新中国,中国科学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安排钱学森到东北地区参观访问,那里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此行让钱学森看到了中国工业的飞速进展,也让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11月23日,钱学森抵达哈尔滨,他听说自己的两位老朋友罗时钧和庄逢甘就在此地工作,便提出想和他们见一面。
当时,罗时钧和庄逢甘所在的单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学校对外保密要求很严格,未被列入钱学森东北考察的日程。随同人员对钱学森提出的要求没法做主,就向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报告,省委领导又报告给了总参谋部,最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 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那里。
身在北京的陈赓当即表示同意,次日一早就搭专机赶到了哈尔滨,亲自接待钱学森。他说:“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打开大门来欢迎钱学森先生。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有什么秘密要保的。”
在学院里,钱学森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火箭实验室,还与科研人员探讨了一些技术问题。
当晚,陈赓宴请钱学森。饭快吃完了,陈赓突然认真地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不成?”
陈赓听了以后惊喜万分:“好极了!就要您这句话!”
一位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一位是名扬世界的大科学家,此刻,在他们心里,奔腾的是同一股热流,激扬的是同一个梦想。
而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这一刻,徐徐拉开了大幕……
陈赓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代表着新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考。
1953年,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但由于装备落后、缺乏先进武器,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新中国的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尽快发展自己的国防尖端武器。然而,当时我国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科技人才更是奇缺,以这样的条件能否发展自己的国防科技事业,成为困扰新中国领导人的一个难题。
在东北地区参观考察一个月后,钱学森回到了北京,此时,有一个人正急切盼望着与他见面。
1955年12月26日,在陈赓的陪同下,钱学森来到北京医院,看望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是直爽率性的军人,刚一见面,他与钱学森的谈话就直入主题:“我想和钱先生探讨一下,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研制射程300公里至500公里的导弹,需要多长时间?”
通过考察,钱学森对中国的研制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搞导弹算起,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比他们快,用五年的时间是可以的。”
彭德怀听了很高兴:“钱先生,有你这些话,我们就放心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就要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 事实上,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1960年11月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用时仅四年,钱学森的预言就成为现实!
1956年1月10日,全国政协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增补钱学森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月1日晚上,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举行盛大宴会,分批宴请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钱学森也收到了由毛泽东亲自签署的请柬,应邀出席晚宴。
在给钱学森的请柬上,写着他的席位在第37桌。然而,到了宴会厅,钱学森却发现第37桌的席卡上并没有自己的名字。
钱学森正在纳闷之际,一名工作人员走上前来,引导钱学森走到了第1桌,只见在毛泽东的右边,第一贵宾位置的席卡上写着钱学森的名字。钱学森大为惊讶,一时间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
如此高规格的宴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部出场,各界知名人士悉数出席,钱学森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享有如此殊荣。
事后钱学森才知道,毛泽东在审阅宴会来宾的名单时,亲自将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安排他坐在自己身边。
席间,毛泽东亲切地对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评选结果揭晓。钱学森在美国出版的专著《工程控制论》,被评为一等奖。这是新中国第一届国家级自然科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