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Electronic Journals电子期刊
More>>Latest News最新动态
-
123 2024-03-29 文物有话说——致敬钱学森
-
210 2023-10-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下篇
-
246 2023-06-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中篇
-
215 2023-06-14 中国脊梁:铸剑者钱学森
-
282 2023-04-26 关于钱学森的30个故事——上篇
-
439 2022-05-24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第十一期
-
1146 2022-05-17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第十期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第一期
来源:“钱学森图书馆”公众号推出“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系列推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572
《听馆长讲钱学森故事》 第一期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生于上海。
杭州钱氏家族是名门望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后裔,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世孙。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历朝历代皆有俊杰。钱谬立有家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因此,钱氏后人重视教育,出了很多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钱氏家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句话几乎就是钱学森一生的写照。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位具有新思想的教育家。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他对钱学森的教育一直非常用心。他从小就培养钱学森对读书的兴趣。5 岁时,钱学森看了一本《水浒传》,幼小的他虽然看不懂这本书,但却对书中的梁山好汉很为神往。他天真地问父亲:“英雄好汉真的是天上的星星下凡吗?”钱均夫告诉他,那只是传说,不过,只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你也能成为英雄好汉。一本本书籍帮助幼年的钱学森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读书也成为了钱学森一生最大的爱好。
钱均夫还很注重培养钱学森对大自然的热爱,闲暇之余,钱均夫经常带着钱学森去公园和郊外游玩。热爱大自然,才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父亲的良苦用心,成人后的钱学森也渐渐明白,他曾深情地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
钱学森两岁多时,父亲到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于是,钱学森 一家来到北京,住在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里。
那时,父亲钱均夫在教育部工作繁忙,应酬很多,钱学森的童 年生活更多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的。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大家闺秀,性格温柔,处事谦恭。她的这些优良品质对幼年的钱学森有着重要的影响。
章兰娟喜爱中国古典诗词,从小就培养钱学森背诵唐诗宋词, 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在母亲的熏陶下,钱学森从小就背诵了许 多诗词,虽然并不完全懂得诗词里的深远意境,但在潜移默化中,渐渐长大的钱学森仪态大方、文儒清雅,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爱好。
章兰娟还颇有数学天赋,擅长心算,她经常跟钱学森做一些心 算游戏,寓教于乐。在这些游戏之中,既给钱学森带来了童年的欢乐,也逐渐养成了钱学森对数学的喜好。许多年后,钱学森成为大科学家, 尤其擅长数学,这与小时候母亲的培养不无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章兰娟体质虚弱,因病早逝,但母亲对钱学森的教育和关爱影响了他的一生。回忆起自己的母亲,钱学森充满了感激,他说:“我的母亲是个感情丰富、淳朴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母亲每逢带我走在北京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对家中的仆人也总 是仁厚相待。”“母亲的慈爱之心,给了我深远和连绵不断的影响。”
1917年,不满6岁的钱学森进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习。在班上,钱学森是年龄最小的学生,学习成绩却是名列前茅。
在小学里,钱学森不仅接触了语文、算术等课程,还对书法、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要练字、画画。父亲钱均夫特意给他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美术老师高希舜辅导钱学森。钱学森的画在高老师的指点下进步很快,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于士俭是钱学森的班主任兼书法课老师,钱学森回忆这位老师时说:“于士俭老师教我们书法课。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等人的字帖临写。于老师如果看学生写得不太好,就坐下来,照着字帖临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教。他写什么体的字,就极像什么体的字,书法非常好,使你不 得不喜爱书法艺术。”后来钱学森所写的文稿,一直保持书写端正、字体清秀,就是这时打下的基础。
上小学时,钱学森不仅品学兼优,玩游戏也比别人玩得好。那时他们的课间活动是折纸飞机,看谁飞得远,钱学森的纸飞机永远飞得最远。原来,钱学森总是选择最光滑的纸张,把棱角折得整整 齐齐,还在纸飞机的头部夹了一根小小的笔芯。
小小的纸飞机,其实暗含着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虽然钱学森那时候还不懂背后的科学原理,但他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显示出科学家特有的天赋。
1923年,钱学森12岁,升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校(现北京师大附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在这里,钱学森遇到了一批对他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的好老师。
校长林砺儒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在北师大附中推行“全人格教育”,制定了一套以启发学生兴趣和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学校弥漫着民主、创新的良好风气。
国文老师董鲁安,把国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经常给学生们讲时政,抨击北洋军阀,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让钱学森在学生时代就懂得了许多道理。
生物老师俞君适不是在课堂上空讲 , 而是经常带着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青蛙、蚯蚓,既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矿物学老师李士博把矿物的十级硬度编成口诀:“滑、膏、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钱学森到晚年依然记忆犹新。
化学老师王鹤清虽然是给中学生讲化学课,但是讲得很深,把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带入课堂,他还鼓励学生们动手做实验,希望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几何老师傅仲孙告诉学生们,数学的道理是纯推理,得出的道理,不但在教室里如此,“就是到了火星,也还得如此”,钱学森也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严谨的科学。
晚年的钱学森曾亲笔写下一份珍贵文件 , 回忆在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17位老师,其中中学的老师就占了7位,正是这些老师为钱学森后来的成才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