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基础及航模实践课程简介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2-01-11 849
师资团队简介:
李思怡,女,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空气动力学复杂流动问题研究。在校期间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奖学金。
邹肖肖,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载荷设计、大气环境。在校期间,长期参加航空模型活动。
刘元春,女,国防科技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空气动力学复杂流动问题研究。在校期间曾获得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范月华,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数值模拟软件开发。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秦琪,女,西北工业大学声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载荷设计、大气环境研究。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一作)4篇,授权专利3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杜帆,男,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现从事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在校期间,获 “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大赛二等奖、第九届高新“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际IMAV-2013无人飞行器大赛创新飞行器设计奖。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通过综合概念讲解、航天航空历史介绍、视频观看、原理试验、小组竞赛、模型实践方式,科普空气动力学相关知识等环节,了解国内外航空、航天、航海工程发展历史,以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们流体的力是如何产生的、在游戏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航天、航空、航海工程和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中,了解工程需求,激发学生们对航天的兴趣,建立工程的概念,培养协作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整个项目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步:课程导入——生活中的空气动力学和课程基本介绍;概念讲解——流体和固体、伯努利方程引入、流体力学发展史;概念讲解——低速空气动力学内容:飞机为什么能飞,伯努利原理及应用、翼型的作用;概念讲解——低速空气动力学内容:飞机怎么飞,力的平衡,几种典型的低速飞行器;小组实践——纸飞机实践,飞的准、飞的远、承重大的纸飞机应该长什么样;航模实践——航模介绍;航模实践——虚拟飞行;航模实践——无动力航模制作;概念讲解——高速空气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走向太空——探月与空气动力学;走向太空——探火与空气动力学;走向太空——载人航天与空气动力学;走向海洋——流体力学;原创航模实践——无动力航模制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掌握空气动力学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力是如何产生和作用的;掌握民航飞机、航天器的基本外形和空气动力知识,引导学生们了解学有所用,拓展学生的事业,激发对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的兴趣;从航模入手认识飞机和控制,从成套无动力航模入手,了解航空模型的制作过程,具备基本概念和技能后,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制作无动力航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