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基础及小型热电转换装置制作课程简介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2-03-04 2550
师资团队简介:
程响,男,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飞行器气动热环境设计。在校期间,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罗麦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优秀奖,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王培枭,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
张亮,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在校期间获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干部称号。
左婧滢,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天线罩设计。在校期间,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教育部特等奖,“国际顶点设计大赛”银奖,哈工大“校百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奖”,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等。发表SCI论文(一作)6篇。
李哲文,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飞行器热控设计。
梅杰,男,大连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临近空间总体技术部,从事飞行器防隔热设计。在校期间获得“中船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概念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观看、趣味问答、原理试验及动手拼装等方式科普热相关知识,从生活中的热现象拓展至航天热防护和热的转换形式,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的传热方式及基本原理之余,掌握基础的航空航天热防护和热利用相关的常识,理解“热”从何处来,到哪里去,加深学生对热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创作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本课程首先结合生活中的热现象以及结合 “火烧水球”、“飞起来的茶包”、“气球爆了”趣味小实验讲解不同的传热方式及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将结合火箭、飞船和卫星等航天器进一步讲解航天器中的“热”,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航天器模型,了解航天器的构造、原理、热的危害、热的测量和防护。而后,结合“汽车座椅的热电冷却”、“便携热电冰箱”等热电转换产品对热的利用和转换概念、原理和设计要素展开讲解。最后,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属于学生自己的热电转换小装置。
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热的产生和热的传递方式;掌握基础的航天器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热防护常识,了解航天科技的魅力,让航天尖端技术进入学校,拓展学生科学视野,引导学生从小关注航天事业发展,激起对航天的兴趣;掌握热电转换效应的基本原理,了解热的转换形式和在生活及航天中的应用;组装设计小型热电转换装置并进行展示,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设计作品可报名参与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竞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