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北京钱学森中学

科研探究 首页 > 科研探究

利用无人机技术尝试开发无接触式的监测系统以解决无接触监测鼠类密度问题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1-10-10    181

利用无人机技术尝试开发无接触式的监测系统以解决无接触/快速监测鼠类密度问题

创设人:陈玟臻

关键字:草原,无人机,监测,鼠类密度

引言:草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草原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草原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等生态效益。但是,草原时有爆发的鼠害严重影响草原生态。危害主要有如下三点

1)鼠类的挖掘和盗洞活动,会降低草原生产力 鼠类挖洞活动会减少牧草生长覆盖面积。鼠类的挖掘活动将大量的下层土壤推到地面形成土覆盖草场,导致土丘上只生长一些牧畜不大喜食的一年生的杂类草。常年生活在地下的害鼠如鼢鼠、鼹形田鼠、印度地鼠等,推出的土堆比地面活动的鼠要大得多,一般每个土丘直径约50cm,个别的直径可达100cm,高20cm以上。当土丘数量多时,土丘连片,寸草不生,牧草绝收。另外,害鼠食牧草和牧草种子,有的鼠种在秋季大量储存牧草,也使草原的载畜量减少,生产力降低。而且对近年来实施的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等草原建设项目构成了危害。鼠类在草原上频繁活动,使草原裸露面积增大,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了土壤肥力,草原的可持续生产力又受到了严重影响。

2)鼠类的取食活动,会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退化。 害鼠啃食并切断植物根系,使大量地上植物死亡,许多优良牧草减少,植物群落发生退化性演替,使草原进一步退化甚至引起草原沙漠化。

3)鼠类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疫病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对草原鼠类的数量、密度、种群等进行监控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对草原鼠类的研究中,往往缺乏高效且安全的方式。因此开发并使用无接触式的监测系统对监控草原鼠类十分必要。

目的和意义:通过无人机技术,对草原鼠的活动进行监测,得到草原鼠类密度数据。以此数据进行分析,掌握草原鼠类的分布情况,对防范鼠疫将起到较大作用。同时,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监测可以节省人力,大幅提高监测效率,有助于鼠疫防控。

研究条件:

1)宛新荣导师指导

2)研究站资源共享

可能存在的问题:

1)如何将无人机收集的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素材

2)如何判定数据数值达到需要人为干预界限

进度安排:

1)利用研究站内的实验场地使用无人机技术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场地内的鼠类密度。

2)以第一步实验方法为基础,在草原上划出一片区域,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该区,收集有关数据,检验第一步实验的方法是否可行

3)根据以上步骤所得数据,尝试构建一个草原鼠类密度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凤芝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防治 辽宁省彰武县林草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新123200

(2)MBA智库 草原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3)百度百科 我国草原资源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