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Electronic Journals电子期刊
More>>Latest News最新动态
-
433 2022-04-12 以研促教 静待花开——国家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
342 2022-02-18 新起点 新征程——北京钱学森中学学校科创中心工作会
-
244 2023-09-05 信息化赋能——基于智课5.0的应用操作及学情数据应用策略培训
-
62 2025-01-10 山水科普启智,丰台文化润心 —— 钱中学子的科技文化探索之旅
-
159 2024-12-11 传承钱学森精神,点亮科技梦想:北京钱学森中学第二届科技节圆满闭幕
-
103 2024-12-03 北京钱学森中学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学子崭露锋芒
-
121 2024-11-27 航天梦想启航:北京钱学森中学成功举办航天知识竞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研究——第一届“润尼尔杯”现场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北京钱学森中学 发布时间:2024-11-18 213
2024 年 11 月 16 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中学理科实验教育创新研究平台、北京教育学院理科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重点课题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中学理科实验设计与应用评价研究课题组主办,北京钱学森中学承办,北京润尼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北京教育学院中学理科实验教育创新平台基地校化学教师创新实验案例评选暨第一届“润尼尔杯”现场展示活动圆满举办。此次活动主题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研究”,现场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北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中学理科实验教育创新研究平台负责人王春、北京润尼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文忠、北京市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蒋岩、北京钱学森中学校长李鹏举及来自各学校特级教师、教研员、教研组长作为评审团,活动同时在线上面向全国实时转播。本次活动由北京钱学森中学化学教研组张佳楠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北京钱学森中学校长李鹏举在致辞中向各位来宾介绍了北京钱学森中学的发展经历,并着重强调了化学实验创新在中学教育中的关键意义,为活动拉开了序幕。李鹏举校长指出,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后,来自多所学校的十位优秀教师进行了现场说课展示,充分体现了中学化学教学在创新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的李师彤老师依托集成式手持技术和数字化分析技术,探究泡沫灭火器模拟实验最佳反应条件,借此促进学生对水解平衡移动的深入理解和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探究思维和素养。
清华附中张晨老师利用简单易得的实验室器材,设计了操作简便、环保绿色的实验装置,帮助学生更好地针对次氯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原理进行探究,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精神。
北京钱学森中学邢之慧老师以教材内容为背景,基于学生学情,在进行二价铁离子定性检验的基础上,对二价铁离子定量测定方法进行探究,包括色度计法、分光光度计法等,并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平板技术。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耿明希老师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电有机合成实验,利用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和电致变色现象,让学生通过颜色变化直观理解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分析和创新能力。实验具有可视化、知行结合和强拓展性,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市第二中学常青老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跨学科融合的思考,对历史上科学家真实使用的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两次实验改进,通过大单元实验教学的方式,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以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肖絮老师突出了必修阶段乙酸乙酯制备实验在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及反应条件调控的重要价值。围绕物质制备任务中的原理特点、产物收集与分离提纯需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发现问题并优化装置设计。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及实验探究能力。
北京钱学森中学马晓颖老师以“海水提溴”是落实“从资源到产品”等课标要求的重要素材,然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流程中涉及的富集等概念。因此设计了基于工程技术、手持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创新融合的“海水提溴”实验,建构了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虚实结合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清华附中宋兆爽老师聚焦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对于pH的变化和气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通过手持技术提供的数据和曲线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实验设计体现证据推理与变量控制的实验素养。
北京市第二中学赵浏老师通过一组实验活动设计探究海带提碘工业流程中副产品的循环利用问题,并逐步建构基于“半反应”理解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规律的认识模型。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李淑花老师的创意来源于对教材实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这一真实问题情境功能和价值的再思考。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三种定量方法分别测定了补铁剂中微量铁元素含量。通过实验误差分析,引导学生体验质量检测的严谨性,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三位嘉宾带来精彩展示。北京教育学院王寿红老师展示了木炭还原氧化铜创新实验,首师大丽泽中学郑晓红老师呈现自动滴定式平行实验。
北京润尼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魏佳妮老师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了化学实验教学新应用。借助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之中。虚拟技术解决了高危实验难以在课堂直接演示的难题,如某些强腐蚀性、易爆易燃的化学实验,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可安全呈现,降低实验风险。
北京教育学院化学系主任王春教授为今天的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他对教师们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肯定。王教授表示,这些创新实验案例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导向,无论是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还是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亮点。此次展示的实验案例在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及技术融合方面均有突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与探究能力。
精彩的展示活动之后是颁奖环节。获得优秀基地校教研组/团队的是北京钱学森中学化学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化学组、北京市第二中学化学组、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化学组、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韩继滨化学团队。获得特色实验案例的有常青、马晓颖、耿明希和赵浏老师;获得创新实验案例的有宋兆爽、邢之慧、李师彤、李淑花、肖絮和张晨老师。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实践的大门。
活动虽已落幕,但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歇。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相信教师们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化学实验创新的更多可能性,将创新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教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素养,为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化学学科的独特力量。
撰稿:张佳楠 摄影:凯视影像 直播:创先泰克郭志琪